国际精神病学杂志

期刊简介

  《国际精神病学杂志》(季刊)创刊于1974年,由教育部主管,中南大学主办,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承办。编辑部目前有4名专职工作人员,其中三位专职编辑均是教授,并有两位是博士生导师。

  《国际精神病学杂志》是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的医学专业性综合学术期刊。国内外公开发行,已被《中国知网》、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》、《中国核心期刊(遴选)数据库》、《中国学术期刊(光盘版)数据库》、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》等收录。本刊以广大临床医务工作者为读者对象,报道医疗领域内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,帮助广大临床医师提高学术水平,解决在临床中遇到的具体问题。办刊宗旨:充分利用广泛的专家资源,技术资源和人力资源,科学化组织和出版医药卫生知识和相关信息,为医药卫生行业和医药卫生工作者提供交流与探索的园地,成为具有现实性和实用性的知识平台。主要刊登医学教育、科研、临床的中医、临床医学、中西医结合、公共医学、民族医药、护理、检验、医技、药学、管理等与医学相关的学术论文。


​ 北京市《2025 年度卫生高级职称评审实施细则》

时间:2025-08-27 17:55:35

亮点:首都特色“积分制”  

1. 基层服务“刚性”  

    城市医生晋升副高须到基层(乡镇或社区)连续服务 40 周或累计 200 个工作日;未达即一票否决。  

2. 积分规则(总分 100 分)  

   临床能力 40 分:病案首页数据自动赋分(手术难度、并发症、费用控制);  

    教学带教 20 分:本科教学课时、住培带教人数;  

   科普与公益 10 分:健康科普文章、义诊场次;  

    基层服务 20 分:每服务 1 周积 0.5 分;  

    创新转化 10 分:专利、指南、新技术。  

3. 绿色通道  

    疫情防控一线、援藏援疆、援外医疗队员可提前 1 年申报,不受岗位结构比例限制。  

4. “定向评价”  

    区以下卫生事业单位实行“定向评价、定向使用”,职称仅限本区有效,不占常设岗位比例,向乡镇卫生院倾斜。  

5. 信息化流程  

    全程网报、电子签章、区块链存证;8 月 15 日前单位完成审核,10 月集中答辩。


一句话总结  

2025 年起,医生职称评审告别“论文数”,拥抱“临床实绩+基层贡献”,并用大数据让评价更客观、更透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