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际精神病学杂志

期刊简介

  《国际精神病学杂志》(季刊)创刊于1974年,由教育部主管,中南大学主办,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承办。编辑部目前有4名专职工作人员,其中三位专职编辑均是教授,并有两位是博士生导师。

  《国际精神病学杂志》是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的医学专业性综合学术期刊。国内外公开发行,已被《中国知网》、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》、《中国核心期刊(遴选)数据库》、《中国学术期刊(光盘版)数据库》、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》等收录。本刊以广大临床医务工作者为读者对象,报道医疗领域内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,帮助广大临床医师提高学术水平,解决在临床中遇到的具体问题。办刊宗旨:充分利用广泛的专家资源,技术资源和人力资源,科学化组织和出版医药卫生知识和相关信息,为医药卫生行业和医药卫生工作者提供交流与探索的园地,成为具有现实性和实用性的知识平台。主要刊登医学教育、科研、临床的中医、临床医学、中西医结合、公共医学、民族医药、护理、检验、医技、药学、管理等与医学相关的学术论文。


阿司匹林抗癌机制揭秘

时间:2025-07-29 11:52:59

在医学领域,阿司匹林这一诞生于1897年的“百年神药”从未停止创造奇迹。近年来,它再次以惊人的抗癌潜力成为研究焦点——一项覆盖百万中国人群、历时20年的研究显示,长期低剂量服用阿司匹林可使癌症风险骤降57%,同时显著抑制癌细胞转移。这一发现不仅刷新了人们对传统药物的认知,更揭示了其背后隐藏的分子密码:关键信号通路的调控机制。

从止痛药到抗癌卫士的华丽转身

最初作为解热镇痛药问世的阿司匹林,如今在肿瘤防治领域大放异彩。大规模临床数据显示,每日服用75-325mg低剂量阿司匹林超过10年的人群,结直肠癌、乳腺癌等多种癌症发病率明显降低。更令人振奋的是,它对癌细胞转移的阻击效果堪比“切断敌军补给线”——通过抑制COX-2酶,阿司匹林能减少前列腺素E2等炎症介质的合成,破坏肿瘤血管生成和癌细胞突破基底膜的能力,使转移风险整体下降36%。这就像在癌细胞企图扩散的必经之路上筑起一道防火墙。

解密抗癌背后的分子通路

阿司匹林的多重防护机制源于其对细胞信号通路的精准调控。一方面,它通过激活Nrf2/抗氧化反应元件通路,诱导血红素加氧酶-1(HO-1)等抗氧化蛋白的表达,帮助细胞抵御氧化应激损伤;另一方面,通过抑制NF-κB通路减少炎症因子释放,从源头上掐断肿瘤生长的“营养源”。这种双通路协同作用,相当于同时启动“细胞修复程序”和“炎症清除模式”,为抗癌提供了双重保险。

剂量与时间的艺术

值得注意的是,阿司匹林的抗癌效果呈现出明显的“量效关系”和“时间效应”。研究强调,只有长期(建议超过5年)规律服用低剂量(通常75-150mg/天)才能获得显著收益。这就像培育免疫防线需要持续灌溉——短期使用难以建立持久的抗癌屏障,而过高剂量反而可能增加出血风险。对于结直肠癌高危人群,坚持服用10年以上者甚至观察到远处转移风险降低超50%的“剂量累积效应”。

临床应用的机遇与挑战

尽管阿司匹林的抗癌证据不断累积,个体化用药仍是关键考量。年龄、消化道健康状况、肿瘤遗传风险等因素都需纳入评估体系。目前医学界正积极探索生物标志物筛选技术,未来可能通过检测COX-2表达水平或NF-κB通路活性,精准识别最可能受益的人群。就像为每位患者配备“抗癌导航仪”,让百年老药在新时代发挥最大价值。

这项跨越二十年的中国人群体研究,不仅为癌症预防提供了经济可行的方案,更揭示了炎症与肿瘤的深层关联。随着分子机制研究的深入,阿司匹林这一“医药界常青树”或将在精准抗癌领域续写新的传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