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期刊简介
《国际精神病学杂志》(季刊)创刊于1974年,由教育部主管,中南大学主办,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承办。编辑部目前有4名专职工作人员,其中三位专职编辑均是教授,并有两位是博士生导师。
《国际精神病学杂志》是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的医学专业性综合学术期刊。国内外公开发行,已被《中国知网》、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》、《中国核心期刊(遴选)数据库》、《中国学术期刊(光盘版)数据库》、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》等收录。本刊以广大临床医务工作者为读者对象,报道医疗领域内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,帮助广大临床医师提高学术水平,解决在临床中遇到的具体问题。办刊宗旨:充分利用广泛的专家资源,技术资源和人力资源,科学化组织和出版医药卫生知识和相关信息,为医药卫生行业和医药卫生工作者提供交流与探索的园地,成为具有现实性和实用性的知识平台。主要刊登医学教育、科研、临床的中医、临床医学、中西医结合、公共医学、民族医药、护理、检验、医技、药学、管理等与医学相关的学术论文。
止痛药使用指南与注意事项
时间:2025-07-01 09:56:30
在日常生活中,疼痛是身体发出的警示信号,而合理使用止痛药能有效缓解不适。面对头痛、牙痛、肌肉痛或关节痛等常见症状,不同类型的止痛药各司其职,但如何正确选择和使用它们?本文将系统梳理三类主流止痛药的特性与注意事项。
非甾体抗炎药:对抗炎症的“多面手”
这类药物(如布洛芬、阿司匹林)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,同时发挥抗炎、镇痛和解热作用。想象它们像消防员,既能扑灭组织炎症的“火势”,又能降低疼痛信号的“警报声”。适用于关节肿痛、肌肉拉伤或痛经等与炎症相关的疼痛,口服后1-2小时效果显著。但需注意,长期使用可能引发胃黏膜损伤,建议饭后服用以形成“保护盾”,且每日剂量不宜超过说明书上限——好比再好的消防员也需要轮休,过量使用会加重肾脏和心血管负担。
对乙酰氨基酚:温和的“体温调节师”
作为扑热息痛的主要成分,它专精于阻断疼痛信号向大脑传递,并调节体温中枢。就像空调遥控器,能快速关闭发烧的“高温模式”,但对炎症几乎无作用。因此更适合头痛、牙痛等轻度疼痛,或作为儿童退烧首选。需特别警惕的是,其代谢产物可能对肝脏造成“隐形攻击”,每日最大剂量成人不超过4克(约8片500mg剂型),且避免与含酒精饮品同服——相当于肝脏每天只能处理固定量的毒素,超载便会引发损伤。
阿片类药物:疼痛管理的“终极武器”
从罂粟中提取的这类强效镇痛药(如吗啡、可待因),通过直接“麻痹”中枢神经系统的痛觉感知发挥作用。它们像特种部队,能瞬间压制癌症疼痛或术后剧痛,但伴随呼吸抑制、便秘等高风险副作用。使用时必须严格遵循医嘱,剂量需精确到毫克级——如同使用高浓度药剂需要滴定管测量,稍有不慎便可能导致呼吸“宕机”。复方制剂常搭配非甾体抗炎药形成“协同作战”,但肝肾功能不全者需调整用量,避免药物代谢物堆积成“体内垃圾”。
安全用药的黄金法则
1.对症选药:非炎症性疼痛选对乙酰氨基酚,红肿热痛需非甾体药,剧痛才考虑阿片类。
2.时间窗口:连续服用非甾体药超过3天需评估风险,阿片类切勿自行增减剂量。
3.特殊警戒:孕妇避免使用阿司匹林,儿童慎用阿片类,老年人需警惕药物相互作用。
疼痛管理如同精密调校的仪器,了解每种药物的“工作原理”和“安全红线”,才能让现代医学的馈赠真正造福生活。记住,所有止痛药都只是暂时屏蔽信号的“缓冲垫”,根治病因才是终极解决方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