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际精神病学杂志

期刊简介

  《国际精神病学杂志》(季刊)创刊于1974年,由教育部主管,中南大学主办,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承办。编辑部目前有4名专职工作人员,其中三位专职编辑均是教授,并有两位是博士生导师。

  《国际精神病学杂志》是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的医学专业性综合学术期刊。国内外公开发行,已被《中国知网》、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》、《中国核心期刊(遴选)数据库》、《中国学术期刊(光盘版)数据库》、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》等收录。本刊以广大临床医务工作者为读者对象,报道医疗领域内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,帮助广大临床医师提高学术水平,解决在临床中遇到的具体问题。办刊宗旨:充分利用广泛的专家资源,技术资源和人力资源,科学化组织和出版医药卫生知识和相关信息,为医药卫生行业和医药卫生工作者提供交流与探索的园地,成为具有现实性和实用性的知识平台。主要刊登医学教育、科研、临床的中医、临床医学、中西医结合、公共医学、民族医药、护理、检验、医技、药学、管理等与医学相关的学术论文。


肠道蛔虫

时间:2024-12-11 10:57:53

胆道蛔虫病(intestinal ascariasis),顾名思义是说胆道里面有蛔虫,从而引起一系列临床表现,一般情况蛔虫是寄生在肠道,少数情况蛔虫穿过十二指肠乳头逆行上到胆道,而造成胆道蛔虫症。多见于6-8岁学龄儿童、农民和晚期孕妇,主要表现为胆绞痛,疼痛程度较为剧烈。

病因

传染源是蛔虫病患者和感染者。大量的虫卵随患者粪便排出,污染蔬菜及泥土,在适宜的温湿度下,约经2周,发育为成熟虫卵。成熟虫卵经口到胃,大部分被胃酸杀死,少数进入小肠孵化发育为幼虫。少数情况蛔虫穿过十二指肠乳头逆行上到胆道,而造成胆道蛔虫症,加之蛔虫有喜碱厌酸、有钻孔习性,在胆管炎、结石及括约肌松弛等更易引起成虫钻胆。进入胆道的蛔虫大多数死在胆道内,其尸体碎片、角皮、虫卵将成为以后结石的核心。蛔虫钻入胆道所引起的胆管阻塞是不完全的,故甚少发生黄疸。

症状

多有不当驱蛔虫史或有全身及消化道紊乱史,曾有便、吐蛔虫史。本病初发时剧烈腹痛与体征不成比例,出现并发症时则症状体征复杂,应仔细分析。

(一)症状

腹痛:常为突然发作的剑突下钻顶样剧烈绞痛,病人面色苍白、坐卧不宁、大汗淋漓、弯腰捧腹、哭喊不止、十分痛苦,腹部绞痛时可向右肩背部放散,但也可突然缓解。腹痛多为阵发性、间歇发作,持续时间长短不一,疼痛过后,可如常人安静或戏耍,或精神萎靡。这种症状是胆道蛔虫病的特点,有助诊断。合并急性胰腺炎时,腹痛可扩展到上腹中部、左上腹及腰背部。若蛔虫致胆道穿孔,可出现全腹持续剧烈腹痛及腹膜刺激征。当蛔虫引起胆道出血时,可有上腹爆炸性疼痛、轻度黄疸和上消化道大出血三联征。胆道感染严重时,可出现败血症等。

恶心呕吐:常有发生,多在绞痛时,相伴发生,吐出物中可含胆汁或黄染蛔虫。有的为“干呕”,病人不能正常进食。部分病人可以恶心呕吐为首发症状,甚至为唯一症状,应注意鉴别。

全身症状:早期无明显发冷发热,当并发急性化脓性胆管炎、胆囊炎时可有发冷发热和黄疸。如并发肝脓肿、膈下感染、败血症等,则出现寒战高热,甚至中毒性休克等。

(二)体征

早期虽然上腹绞痛,但腹软或仅上腹深在轻微压痛,无肌紧张,与其他急腹症显著不同,这叫症状与体征分离现象,症状很严重,但是体征不明显。原因是因为蛔在胆道里面,没有涉及腹膜,所以体征不大明显。晚期如出现肝、胆化脓性感染、腹膜炎,可有腹膜刺激征:腹部压痛、反跳痛和肌紧张。或可触及肿大而有压痛的肝脏、胆囊等。由于胆道蛔虫堵塞或胆石并存,或肝脏中毒性损害,可有不同程度的黄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