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际精神病学杂志

期刊简介

  《国际精神病学杂志》(季刊)创刊于1974年,由教育部主管,中南大学主办,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承办。编辑部目前有4名专职工作人员,其中三位专职编辑均是教授,并有两位是博士生导师。

  《国际精神病学杂志》是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的医学专业性综合学术期刊。国内外公开发行,已被《中国知网》、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》、《中国核心期刊(遴选)数据库》、《中国学术期刊(光盘版)数据库》、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》等收录。本刊以广大临床医务工作者为读者对象,报道医疗领域内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,帮助广大临床医师提高学术水平,解决在临床中遇到的具体问题。办刊宗旨:充分利用广泛的专家资源,技术资源和人力资源,科学化组织和出版医药卫生知识和相关信息,为医药卫生行业和医药卫生工作者提供交流与探索的园地,成为具有现实性和实用性的知识平台。主要刊登医学教育、科研、临床的中医、临床医学、中西医结合、公共医学、民族医药、护理、检验、医技、药学、管理等与医学相关的学术论文。


阐述论文论点时,如何构建一个清晰的理论框架

时间:2024-04-26 11:07:30

北京大学汪琼教授在深入探讨论文写作时曾强调:在阐述论文论点时,构建一个清晰的理论框架是至关重要的。然而,这并不仅仅是对相关理论进行简单的罗列,更重要的是要理解理论和观点之间的核心差异,那就是系统性。

01

那么,我们首先要探讨的是,理论框架究竟是何物?它与支撑理论之间又有何区别?

这是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,让我们先看看网友们如何理解:

网友A提出疑问:是否就是将几个理论融合在一起,共同阐述一个主题?

网友B则给出了更为深入的看法:他认为,在说明主题时,并非简单拼凑理论,而是要针对所发现的问题,提出解决方案,并在解决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引入所需的理论和方法。如果仅仅为了奠定“理论基础”而盲目罗列理论,那就如同药不对症一般,失去了论文的真正意义。

网友C也分享了他的观点:许多学生误以为在论文或研究计划中,只要简要介绍某个理论,就等同于建立了理论框架。然而,事实并非如此。任何理论框架的应用,关键在于运用该理论背后的推断逻辑。因此,我们需要将理论的主要方面置于具体的研究情境中,进行详细的应用,这包括概念的定义以及操作定义等。

网友D则从另一个角度进行了解读:他认为,写论文需要有确凿的依据,而不同的理论可能基于不同的前提假设。写论文的过程,就是在同一前提假设下,将多个理论相互结合,共同阐述同一问题。这些理论所构成的结构和框架,便是我们所说的理论框架。

网友E也分享了他的见解:不同的理论拥有不同的理论框架,其阐述方式也各有千秋。他为我们总结了三种常见的阐述方式:纵向分析,即追溯理论的起源、发展、成熟及展望;横向分析,即对国内外理论研究的现状进行归纳与整理;以及从大到小的分析方式,即从研究对象理论的外延到内涵,层层深入至研究的领域和方向。一般而言,我们常采用纵向分析与横向分析相结合的方式构建理论框架,而从大到小的分析方式则更多地在理论综述阶段得到运用。

网友F则给出了理论框架的明确定义:利用已有的理论对研究中涉及的概念或变量间的相互关系进行阐释,这样的理论便构成了该研究的理论框架。

02

关于理论框架的一些核心理念

首先,理论框架具备系统性。这意味着这些理论与研究问题紧密相连,通过研究问题将这些理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,从而为你的研究提供有力的支撑。因此,理论框架绝非是理论的简单罗列。

其次,理论框架是为解决研究问题而服务的。因此,在选择理论时,我们必须根据研究问题所涉及的内容来筛选相关的理论。如果研究问题涉及到了理论的某一部分,那么我们就应该专注于这一部分进行深入的探讨。后续的研究则需要根据这个理论框架进行具体化的分析,因为你的研究是建立在这些理论基础之上的。没有这些理论基础作为支撑,你的研究就如同空中楼阁一般站不住脚。

以上便是我对理论框架的一些基本认识和理解。当然,这只是冰山一角,还有许多方面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研究。欢迎各位补充和指正。